推广 热搜: 作文  学习方法  小学  方法  语文  中考  励志  初中学习方法  高考  高中学习方法 

宁城县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训练

   日期:2020-02-22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785    评论:0    
核心提示:  宁城县的八年级同学即将迎来历史期末考,历史的训练还不够,大家做多几份历史训练试题吧。下面由学习啦我们为大家供应关于宁

  宁城县的八年级同学即将迎来历史期末考,历史的训练还不够,大家做多几份历史训练试题吧。下面由学习啦我们为大家供应关于宁城县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训练,期望对大家有协助!

  宁城县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训练选择题

  一、选择题

  1.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国内市场 D.争取外交平等

  2.在谈到道光帝为啥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习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由于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香港岛 B.广州 C.台湾 D.库页岛

  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提到中国近代的一场战争,说他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登场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4.一家外国企业在征得清 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最有可能发在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D.甲午中日战争后

  5.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年代, 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 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中国人民不再反抗外来侵略

  C.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同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李鸿章认为西洋方圆千里,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洋税。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仿效西方这一做法而采取的措施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进步民用工业

  C.筹办新式陆海军 D.派遣留学生

  7.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伴随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规范走到了它的尽头。伴随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A.禁止抽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国民革命运动

  8.朕考虑时局艰难,不变法 不足以救中国,不去守旧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则不可以变法,但是皇太后不以为然。材料中的朕应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同治帝 D.光绪帝

  9.有资料记载:新政措施颁 行后,山西省成立了府务局,负责承办全省的矿务、铁路, 还集股白银45万两开设纺纱、织布厂 ,引入机器生产。材料说明维新变法

  A.一定量上推进了地方近代产业的进步

  B.促进了大家的思想启蒙

  C.法令在山西落实得最好

  D.促进中国开始引入机器生产

  10.2007 年两会的主题叫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要紧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谁?

  A.李鸿章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11.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你 认为把皇帝拉下马的是下面哪一个人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12.2010年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车夫、学生浴血保护孙中山的故事。要查证该故事是不是真实靠谱, 最有力的证据是

  A.导演的创作手记 B.历史学家的访谈

  C.当时参加者的回忆录 D.当时报纸的新闻照片

  13.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浴血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A.东京 B. 广州 C.武昌 D.南京

  14.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 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其他人肯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其他人做皇帝,肯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起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进步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D.民主与科学已在中国达成

  15.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根据中华民国纪年办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 .民国十五年

  16.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日渐知道自身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规范上感觉不 足, 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下列报刊杂志与第三期有关的是

  A.《申报》 B.《万国公报》 C.《民报》 D.《新年轻人》

  17.从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小学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天,所有的文言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A. 洋务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戊戌变法

  18.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A.民主和科学 B.维新变法思想

  C.民主革命思想 D.传统儒家思想

  19.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合适需要,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很大愤慨,引发了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 D.维新变法运动

  20.五四运动之所以获得初步胜利最主要起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促进功效 B.年轻人学生的先锋功效

  C.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功效 D.十月革命的激励

  21.大家到这所学校来,不仅知道枪是如何放法,而且要知道要向什么人放。说明黄埔军校最大的特征是

  A.国共合作后打造的革命军校 B.政治教育与军事练习并重

  C.设施一流的近代化学校 D.培养将军的摇篮

  22.图2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

  数进步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

  人数大幅度上升,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起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抗日战争的爆发

  C.农村革命依据地创建

  D.解放战争的胜利

  23.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 、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年轻人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期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 ,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24. 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身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 万世同羞辱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A.华东区域 B.华北区域 C.平津区域 D.东北区域

  25.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逼蒋抗日 B. 联蒋抗日 C.反蒋抗日 D. 杀蒋抗日

  26.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达成,特请先生克 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这是蒋介石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之一,其主要意图是

  A.顺从民意,争取和平 B.屈从国际重压,停止内战

  C.设鸿门宴,借机诱捕 D.争取时间,部署内战

  27.某校八年级班同学筹备举行1919~1949年历史图片展。小军找到一幅《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的图片,你认为它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

  A.国民革命 洪流奔涌 B.十年对峙 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 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 革命胜利

  28.自古以来,状元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个状元舍本逐末,他不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回乡办企业。此人是

  A.张謇 B.林则徐 C.魏源 D.老舍

  29.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坐轮船或火车出差 B.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30.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创造。这种规范供应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该规范被废除是在

  A.太平天国时 B.戊戌变法时 C.辛亥革命时 D.清朝晚期

  宁城县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训练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马关条约》签订 图二:日本投降签字 仪式

  材料二 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 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国内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 图。

  摘编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

  材料三:2012年,日本政府不顾历史史实,对钓鱼岛进行购买,使其国有化,引发了中国全国规模的抗议活动。中国一些网民在互联网上发表了以下看法:总有一天,当解放军的皮靴踏上本州岛,战机飞过富士山,曾经繁华的东京变得像当年的南京一样的时候,大家才算一劳永逸的解决掉这个世代仇视中国的民族。

  请回答:

  图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常识,剖析总结这次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 因是什么。

  图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这次战争中国战胜的主要起因是什么?

  材料三是一些中国网民的看法。请你就这些看法发表自身的看法,并谈谈处置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在内忧外患十分紧急的形势下,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人认识到,要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外敌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就需要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于是他们在举办近代工业的同时,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打造新式海军。就这样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水师诞生了,然而,伴随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水师不仅输给了日本,同时第三造成骨肉分离。

  请回答:

  材料中清朝统治集团的一些人为维护清朝统治而拓展的运动叫什么 ?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水师输给了日本指什么战争?具体说明骨肉分离的含义。

  第三分离的骨肉国家领土 是在什么事件之后回归祖国的?

  依据材料,评价这次运动。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材料二 国民 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并没有把中国共产党人吓倒、征服。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材料三 1937年9月,在民族危机空前紧急的时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打造,开始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奔赴抗日战场。

  材料四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全方位进攻。

  ──初二初中历 史教程

  请回答: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常识回答,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呈 现什么样的特点?

  依据所学常识回答,两党在不一样时期的关系各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

  从国共两党的关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宁城县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训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D 4D 5A 6B 7C 8D 9A 10B 11C 12D 13C 14B 15C 16D 17B 18A 19B 20C 21B 22C 23B 24D 25A 26D 27D 28A 29B 30D

  二、非选择题

  31.甲午中日战争。起因:中国贫穷落后,综合国力不及日本;清朝统治者腐朽无能,妥协投降;封建规范的腐朽,没能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日本:实行改革,求新图强。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起因:这是一场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战争;国共两党团结合协作,打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美国、苏联等国的支援。 此说法不正确。大家今天强调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并不等于借助战争来解决历史问题;要维持理性爱国;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将来、加大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进步。

  32. 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抗日战争胜利。以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为目的,值得必定;以镇压人民起义、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有局限性;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有利于中国近代化;没有达到抵御侵略的目的。

  33.从合作到分裂,从第三合作到第三分裂。首次国共合作造成了大革命的兴起,推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拓展,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首次分裂造成了


猜你喜爱:

1.初二历史上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3.初二历史上期末试题及答案

4.初二历史上期末考考试题目

5.初二上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更多>智慧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智慧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学知猫-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会计职称,中小学教育培训